校园的环境是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之一,高等学校不仅是培养我国四化建设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场所,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。搞好校园绿化美化的建设,创造一个幽雅、高尚、宁静的校园环境,反映出学校的风貌特色,无论是对于教学、科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校园绿化既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,又是管理水平的直观反映。因此,必须加大校园的绿化程度。搞好校园绿化对于生物工程系的我们来说更加要义不容辞。
1.校园绿化的重要作用
(1).改善环境,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。绿色植物能提供氧气,还能阻挡阳光直射,吸收紫 外线,保护视力等。还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与湿度;直接吸收日光能量.通过花木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消耗许多的热量。花草树木还能防尘、降低风速、杀菌等。如同空气过滤器一般,保障人的健康。
(2).陶冶情操,增强环保意识。在绿色清洁美丽的环境中能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使人振奋,充满希望和自信。另外,绿色植被能增强校园建筑的艺术效果,丰富校园景观,使校园建筑与大自然紧密融为一体,师生们经常漫步于环境优美的校园中,有助于提高其审美素质,陶冶情操,并能使他们逐步养成保护植物、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,形成较强的环保意识。
(3)对农林院校的作用。对于有农业和林业的高校来说,认识植物、了解他们的生长习性,栽培及繁殖方法等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。农林的高校应保持生物多样性,以满足学生实习及实验等各种需要。 2.校园绿化植物配置原则
(1).生态学原则:在进行景观植物配置时,要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、不同的绿地性质和不同的植物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,因地制宜的选择景观材料。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景观植物具有生命的有机体,它有自己的发育特性,同时与所处的环境间也有紧密的联系。所以只有符合它生长条件才能创造出优美而又不同的园林景色。 (2).目的性原则:植物具有美化环境、改善防护等功能。在配置中应明确该植物所发挥的主要功能是什么。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。若主要功能是观赏,则应从自然界中枝大叶茂. 花形别致色泽艳丽等植物,将观叶观花等植物进行科学配置,创造出理想的园林空间。
(3).稳定性原则: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地生长发育,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。所以应充分考虑到配置效果的发展性和变动性,以及在变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,从而使绿化景观取得长期稳定的效果。
(4).教学科研原则:在校园绿化景观植物配置中 ,应充分发挥其教学科研作用。建有观花园 、各类果园等等。
3.校园功能分区及绿化配置
(1).教学区绿化;教学区以教学楼、实验楼、办公楼、为主体,是教职工办公、师生上课、做实验的场所,应该形成一个安静、清洁的环境。建筑物周围的绿地既要满足绿化美化作用,又要服从教学用房的功能要求。实验室前,应考虑内通风、采光的需要,因此应栽植低矮的灌木或宿根花卉 ,高度不超过窗台。教学楼、办公楼、图书馆周围绿化以树木为主,常绿与落叶想结合,充分利用植物衬托主体的艺术美,还可在草坪周围植使人精神愉快,心情舒畅的芳香植物。 (2).生活区绿化;生活区的主要要求就是为师生创造一个整洁干净,舒适的优美的休息环境。由于学生生活区人口多,人口密度大,所以通风和采光是最主要的。这样只能种低矮的植物。食堂周围的绿化主要是卫生、整洁、美化等。这样就选用生长健壮、无毒无臭味的树种,还有多种常绿的植物。
(3).运动区绿化;运动区的绿化树种应选择季节变化显著的,以乔木为主。
|